作者: 孔博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09 08:43
8月7日,記者踏入位于巨野縣的山東鉑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傳感器生產車間,一幅科技感十足的畫面映入眼簾:自動化生產線火力全開,機械臂如靈動的舞者,精準地進行繞線操作;視覺系統好似敏銳的觀察者,快速完成校準工作;電子屏上,良品率數據實時跳動,宛如跳動的音符,奏響企業發展的新樂章。一周之后,一批自主研發的B型剩余電流互感器將從這里出發,奔赴深圳,其核心部件納米晶磁芯散發著微光,那不僅是產品的光芒,更是企業成功轉型的閃耀見證。
“這臺設備堪稱工藝革新的關鍵碩果。”生產部負責人馬衛東介紹,“以前核心產品的繞線、封裝等工序主要依賴人工,效率低下,質量穩定性也難以保障。2022年,我們大膽創新,自主設計模塊化生產線,僅繞線工序的自動化率就飆升至95%,一下子減少了15個人工環節。這一改變意義非凡,每年節電超12萬度,碳排放降低18%,成本大幅降低,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。”記者看到,產品在線上有序流轉,從繞線、封裝到線圈校準、可靠性及電氣性能測試,一氣呵成,整個生產流程高效而流暢,仿佛是一場精密的工業交響樂。
在產品檢測區,基于算法的智能化檢測平臺猶如一位精準的“質檢員”,實時展示著數據和圖表。“它實現了繞線匝數差異的自動計算,效率較人工提升300%。”馬衛東補充道,“這個平臺還搭載了實時動態監測模塊,一旦檢測參數偏離閾值,系統就會自動報警定位,并將信息迅速反饋至前工序進行調整,確保生產穩定和產品一致性,如今良品率已提升至99.6%。”正說著,屏幕一處數據突然閃爍,工作人員迅速根據提示精準定位,快速排除生產線異常。該技術整合了企業自主研發的實時數據采集平臺與安燈系統,通過ERP與MES集成,實時監控5類關鍵質量數據,常規異常5秒內聲光報警,人員10分鐘內響應,形成“人—機—系統”三向聯動,構建起堅不可摧的“雙重預警機制”,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。
回首轉型之路,該公司總經理季紅雨感慨萬千:“在技術攻關的關鍵時期,政府的支持就像一場及時雨,讓我們少走了許多彎路。”2021年,企業謀劃智能化改造之初,當地工信局、科技局、獨山鎮政府便迅速行動,主動組建“服務專班”,精準對接企業需求。在政府的悉心指導下,企業成功申報“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”,享受到稅收減免政策,大大減輕了資金壓力。針對高端研發資源的缺口,政府積極牽頭搭建“產學研橋梁”,推動企業與山東大學、山東財經大學等高校展開合作,促成納米晶軟磁材料聯合實驗室落地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核心工藝突破僅用了10個月,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。此外,政務服務中心為數字化車間建設開通“綠色通道”,將項目備案、環評許可等7項手續流程大幅壓縮,保障項目提前3個月投產,讓企業能夠更快地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。
如今,憑借政企協同的強大“技改合力”,山東鉑晶智能不僅實現了B型剩余電流互感器的進口替代,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,更在新能源汽車、光伏儲能領域強勢崛起,占據了20%的市場份額。去年,企業營收同比增長67%,成績斐然。從傳統車間到“數字工廠”的華麗蛻變,既是企業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的成功突破,更是政企攜手共進,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。記者 孔博